Friday, December 31, 2010

玛尼堆

车往迪庆藏族自治州开去,导游讲到白塔、玛尼堆,还有五种葬法:天葬、水葬、土葬、火葬、塔葬。进了藏区后,就见到很多这样的堆筑,据说这叫玛尼堆,它们遍布山间、路口、江边、湖畔。。。

Thursday, December 30, 2010

藏村文化

第一次与藏文化面对面地接触,目之所及,都是新鲜的、陌生的、甚至可以说是神秘的。走进香格里拉的藏村,耳旁到处是一片念佛声,

Wednesday, December 29, 2010

虎跳峡

虎跳峡是中国最深的峡谷之一,长16公里,被两岸高达五千多米的玉龙雪山中甸雪山所挟持,海拔高度的落差达三千米左右,在丽江这边的上虎跳,走2.6公里可见江中心的礁石,

Tuesday, December 28, 2010

长江第一湾

进去和出来石鼓镇,都沿着金沙江,沿岸青山秀丽,农舍片片,如画的江湾风光展示着历史文化的长廊。就是在这儿,金沙江打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弯,

Monday, December 27, 2010

石鼓镇

离开丽江,去香格里拉的路上,经过石鼓镇,这个小镇有个巨大的石鼓,乃三国时诸葛亮南征,五月渡泸时所立,以石鼓镇背靠青山,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Sunday, December 26, 2010

丽江古城

在丽江古城有一天的时间自由活动,清丽的古城让我们挪不动步子,三步一小桥,五步一民居,店铺食肆,旅店客栈,每处建筑都象艺术品似地,由不得人停下来照了又照。

Saturday, December 25, 2010

玉湖村

从玉龙雪山出来,就到了它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玉湖村。据说尽管丽江已经举世闻名,而离它不远的玉湖村依然保持着原生态,也就是民风淳朴未经商业熏染的地方。

Friday, December 24, 2010

蓝月谷

蓝月谷在丽江雪山脚下,原名叫白水河,雪山冰川的冰雪消融之后顺着峭壁流淌而下,不断汇集成山涧溪流,最终在蓝月谷上游的深谷之中形成清澈见底,

Thursday, December 23, 2010

玉龙雪山

从丽江古城就可远观玉龙雪山,为了看印象丽江,我们真正走进了玉龙雪山,在看少数民族演员纯情的歌舞时,特别是对着玉龙雪山祈福时

Wednesday, December 22, 2010

白沙壁画

白沙村在历史上是木氏土司家族的发祥地,也是纳西族进入丽江坝子最早的定居点,白沙民居建筑群的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Tuesday, December 21, 2010

东巴文化

丽江是茶马古道上的纽带,连结着汉藏白族。纳西族的祖先是游牧民族,并与藏族白族是同一祖先:羌族。Dongba priests who arranged and translated Dongba manuscripts at Lijiang.

Monday, December 20, 2010

黑龙潭

听说丽江古城中的清清流水源自城外的黑龙潭,此地幽静,花草掩映,几处泉眼,一泓碧水,风景怡人。因展示东巴文化及历史的博物馆也位于黑龙潭公园之中,为此我们专程去了黑龙潭。

Sunday, December 19, 2010

洱海吹风

大理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当地有种说法,“苍山吃雪”,“洱海吹风”。我们没有吃到苍山的雪,但是吹到了洱海的风。

Saturday, December 18, 2010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历史悠久,远在四千多年前就有原始居民活动,也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汉王朝时属益州郡管辖,唐朝时合六诏为一建南诏国,后唐时建大理国,

Friday, December 17, 2010

兰陵阁

入住大理的兰陵阁酒家,为它动人的白族建筑风格所倾倒,雕廊画栋,清白传家;亭台楼阁,曲径通幽。兰陵阁是花园型酒家,

Thursday, December 16, 2010

七彩云南

人们常说七彩云南,从服装的角度看,云南有许多少数民族,他们的服装确实色彩多变,博物馆里有许多好看的服饰,让人感叹民间的能工巧匠们。

Wednesday, December 15, 2010

过桥米线

从前总听人说过桥米线如何好吃,这次在昆明翠湖边上的桥香园入座,还真的饱了眼福和口福。一大碗羔汤,加上数碟配菜及调料,都可以随意点,趁着浓汤高温正烈之 时,把煮好的米线和菜料一一加入。

Tuesday, December 14, 2010

青铜牛虎案

这是我们在云南博物馆里见到的最好的东西了,青铜牛虎案,造型奇特,神态逼真。我们对着它看了又看,实在是看不够。

Monday, December 13, 2010

滇池观感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Sunday, December 12, 2010

闲嗑瓜子

嗑瓜子喝茶,真是很享受的,此举大概只有中国人会有。现在听说常常嗑瓜子有助身体健康,更是多了一条常吃的理由。所以看到现场炒瓜子的景象就十分地好奇,

Saturday, December 11, 2010

菜市场

这样的菜市场对我们来说很新鲜,对百姓来说蔬菜确实新鲜,买卖者,你来我往,砍砍价,也是生活的一种乐趣,普通人生活的一门功课,天天要做。

Friday, December 10, 2010

老理发店

所有的理发店都变新样了,惟有这孔家理发店依然保持几十年前的原样,我们从老街上走过,无意中从窗口朝里一望,便一头钻了进去,还竟然呆了很长时间。

Thursday, December 9, 2010

旧街货摊

太多照片,万千头绪,不知从何整理起,也许按日期进行排列比较合理,到宁第一天先去了上新河的农贸市场,一条旧街,破烂不堪,人们等着拆迁,心情是复杂的,

Wednesday, December 8, 2010

回家真好

总算安全回到了自己的小窝,真是走遍天下,没有任何地方可比自家。进得家门,从心底感恩上天,原以为不会再回来。

Friday, November 5, 2010

全球最赚钱作家

根据福布斯09年6月至10年6月的统计,全世界收入最多的作家第一名是惊悚小说家詹姆斯帕特森James Patterson; 第二名是《吸血新世纪》作者史蒂芬妮梅尔Stephenie Meyer; 第三名是大家都熟悉的史提芬京;

Thursday, November 4, 2010

凡事简单就好

Keep it simple: children learn best from books with simple illustrations and no manipulative features such as "pop-ups", US researchers say. Their research, involving studies of children aged 20 months and between 30 and 36 months, found that at all ages children learnt best from the simple books. The children's manipulation of the flaps and pull-tabs might have increased their cognitive load such that they could not additionally process what the adult was saying about the book's content, the researchers wrote in the journal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Wednesday, November 3, 2010

有趣的口号

What fiscal philosophy should underpin government? Some traditional Chinese answers...and the resulting dilemmas. There was sometimes debate......
But fiscal activism was usually a minority position. More common, except perhaps in the eleventh century, were: Slogans advocating fiscal conservatism:
If the state shows Heaven's love for the people by "keeping taxes low and corvee light," will it have enough resources to fulfill its proper functions? If not...From what Zelin calls "informal networks of funding"to outright corruption. What an interesting slogans, which advocating fiscal activism.

Tuesday, November 2, 2010

与时俱进

go into business; 下岗:get laid off; 跳槽者:job-hopper; 黄金周:golden week; 呼啦圈:hula hoop; 八卦:gossip; 蛤蟆镜:goggles; 喇叭裤: 农民工:migrant worker。

Monday, November 1, 2010

善待自己

I read an article from Time today, something is really striking, a woman who has a high degree sent a message to people with Alzheimer: be gentle with yourself.
This disease requires that you lower your expectations of yourself. That's a hard thing for most of us to do. The fear is losing yourself, knowing that you won't bring this self to the end stage of your life. So I look to build my spirit. I believe in a loving God, and when I'm afraid or down or angry or frustrated, I go outside, whatever the weather, and I pray, "Teach me to be gentle with myself."

Sunday, October 24, 2010

中国瓷器

讲到中国瓷器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到秦兵马俑,到宋朝的瓷枕,乾隆时代的花瓶,瓷器既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作祭祀随葬,其中所含的文化意味深长。瓷器也被看作是被当作是文化武器,全球标志,瓷器具有低成本,大批量生产的特征,实用,应用广泛,

Saturday, October 23, 2010

文化遗产

今天讲吴哥及文化遗产保护,吴哥作为人类的遗产,极具文化价值,它与时间空间的联系,它的标志,它的经济使用价值,其中包括旅游,广告形象。

Friday, October 22, 2010

日本动漫

日本的动漫,漫画连环画,最早是小人书形式,以租出流通,也有手动形式的,后来逐渐发展成动画片,倾倒无数少男少女,这个文化现象引起许多人研究。自五十年代以来,大概就分四大类型:

Friday, October 15, 2010

时间空间

视觉文化,物质文化,时间空间,每件物体都是特定时间的产物,占据着空间一定的位置,我是这样理解的。绘画中的屏风,屏风上的风景,以及产生的空间分隔作用,也是值得注意的,

Thursday, October 14, 2010

巴厘绘画

印度尼西亚受印度影响至深,十九世纪之前的绘画大多以印度婆罗门教的史诗为主题,描写人与神争斗。尤其以巴厘岛的绘画为突出,画一般画在棉布等易蚀化的材料上,

Wednesday, October 13, 2010

东南亚的共点

东南亚文化是有共性的,因为它们都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大同小异的宗教建筑,如各种庙宇、雕塑。如缅甸Bagan的庙塔呈钟形,很有特点。

Tuesday, October 5, 2010

日本暴力电影

日本四十五十年代的电影多定向在女人身上,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日本电影主要表现男人的问题,因为女性观众都在家里看电视剧了,为了吸引观众,导演把男性定位得更男子气息,出现暴力倾向,看了《切腹》的片断,画面之残忍还是第一次见,

Friday, September 24, 2010

道教在唐代

道教在唐代达到峰顶,唐玄宗对道教的热情是有其政治目的的,为了树立自己的帝王形象,为了巩固李家的江山,老君姓李名耳,因为也姓李,说不定就是李隆基的圣祖,

Thursday, September 23, 2010

吴哥水网

吴哥是座伟大的城市,密度最低,范围最广,水系最发达,近来的航测,雷达,考古发掘等等项目与手段都不断揭示并证明了这座城市的魅力,考古地图显示水库水塘水道纵横交错,既为防洪,也为排水。

Wednesday, September 22, 2010

青春无悔

今天惟一学到的东西也许就是提到黑泽明的《青春无悔》,日本二战后的影片,下课就去图书馆,可惜未能借到碟。如果说它真是一部反战片,也许并不是它的全部内在,涉及更多人性的东西。

Sunday, September 19, 2010

佛教艺术

今天应该讲中国的佛教艺术,但讲课的人却对着书本讲了一大通的长安城。只好回来自己看书,了解一下始于北魏时期帝王们在云岗石窟营建的佛像,其规模之巨,加之善男信女的捐助造佛,使云岗成为中国佛教艺术的一大宝库。

Friday, September 17, 2010

另一种观点

吴哥作为高棉文明的都市,它的发展是漫长的,也是多方围扩展的,研究它周边的一些考古点,其建筑遗存的重复性或是延续性值得注意。从砖结构到砂岩结构的变化,雕刻风格的变化,

Thursday, September 16, 2010

太阳季节

看日本二战后的影片《太阳季节》,性与暴力取代了浪漫,性别位置倒错,女人主动,男人被动,最后造成的是悲剧,在日本这样的家长制社会,女人再出格,也得回到原来的位置,否则会有坏结果。

Friday, September 10, 2010

从五代到元朝

举了许多的范宽的画例,许多的董源画例,但郭熙只是一带而过,看来宋徽宗不喜欢的画家,教授也不喜欢。不管怎样,郭熙毕竟是个集画家画论家一身的艺术家,。。。

Thursday, September 9, 2010

空间与石头

今天讲吴哥的空间与石头,空间的变化与气候环境都有关系,统治者经常搬迁,受季风影响,大湖沿岸洪水常泛,所以吴哥有好几个首都城市,每一次变迁,都留下了砂石建筑,

Tuesday, September 7, 2010

西方人眼中的亚洲女人

西方影视中的亚洲色情,一一细数,可以追溯到《蝴蝶夫人》,但就近三十年而言,西方视觉领域中的东方女性,从《西贡小姐》,到《艺妓回忆录》,为什么有那么多畅销书改编的影视把亚洲女人描写得个个风情万种,性感尤物?

Friday, September 3, 2010

中国绘画起源

中国绘画的起源应该更早,新石器时代的陶罐纹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说起来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汉代的墓室壁画,汉砖画像,丝绸寿衣寿幡上的图案,都是证明。

Thursday, September 2, 2010

爪畦岛上的佛寺

从苏门答腊到爪畦岛,印尼虽与东南亚大陆有距离,但是由于海上通道的联系,在宗教、文字、艺术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马六甲海峡,季风都以天时地利给这个岛国带来了发展,

Wednesday, September 1, 2010

宝塚歌剧团

日本大正时代创立的宝塚歌剧团,清一色女人,宝迷也多是女性,最迷人的要数苗条清秀的男角,倾倒无数少女。宝迷俱乐部等万千迷们成了最大的赞助人,这个剧团一直延续至今。

Friday, August 27, 2010

帝王们的艺术工程

宋元明清的帝王们是如何搞艺术工程的,收藏艺术品,建书院画院,分类编目,其中当数宋徽宗的成就最大,他在位期间收藏编目的画品、书品、青铜器,都为后世搞研究的人奠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帝王们之所以能做到这步,是因为他们有权,要什么就能有什么;有人力,周围的文臣们都是经科举选拔而来,满腹经纶,亦有艺术欣赏鉴赏的眼光;有财力,有的是民膏民脂供他们挥霍。当然也得承认,帝王们也是有艺术修养的,尤其是他们看重这份祖先留传下来的文化,发扬这份文化,尽管他们有自己的统治需要,有自己的政治偏见,后世的人们还是要感谢对中国文化传承作出贡献的帝王。

Thursday, August 26, 2010

伊拉瓦底江畔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缅甸的伊拉瓦底江,那儿的文化受中国南昭古国的影响很大,随着近来新的考古发现,沿江发掘了许多遗址,最早的陶器生产竟可追至新石器时代。那儿许多遗址都有砖墙,但并不见武器,人们并不好战,但砖墙防什么呢?据说他们很担忧,不知忧什么。火葬埋葬形式也有特色,陶瓮的形状及纹饰是考古学家颇感兴趣的东西,另外还有寺庙,佛像,硬币,金粒粒,很有特色。随之也有许多新的问题出现。跨越地区,跨越空间,看缅甸7-9世纪的佛教雕像建筑,与泰国、印度的风格十分接近,这个pagan 地区的佛像就是例证。到12世纪Pyu文化的兴起,之间有四百年的空白,建议以此为论文题目展开探索。

Wednesday, August 25, 2010

摩登女郎

从德川时代的闭关锁国,到明治维新的全盘西化,日本社会及文化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与非传统的对比,出现了绅士与摩登女郎。大正时代(1920-30年代)的摩登女郎,剪短发,露大腿,走出家门,参加工作,与日本明治之后的西化、现代化实在分不开,穿西式服装,盖西式楼房。尤其是咖啡厅这个西方人的宠儿的大量涌现,女招待成了一种新女性的时尚。职业妇女,家庭妇女都变了样,妇女杂志等也倡导女性解放,自由婚姻,女人的社会角色更加具男人气息。

Sunday, August 22, 2010

两汉至唐的墓葬艺术

东汉晚期的武梁祠是著名的家族祠堂,内有大量画像石,刻有神话故事,战争史诗,列女孝子等题材,墓室的壁画和装饰成为后世研究早期绘画传统的证据。到东汉墓葬形式发生变化,刘胜墓的出土文物及墓葬形式都是学者研究的重点。特别是玉的应用,玉向来被统治者贵族视为权力财富地位的象征,尤其是玉的资源控制、玉的雕刻技术、生产时间及难度等因素,使玉的地位千百年来受到器重。有学者认为不能单一地就物论物,而要以整体来看墓室的空间,首先祭祀的中心从宗庙移到了墓室,祭器、冥器、神器、乐器等作为陪葬品,加之墓画墓刻等代表艺术明显占据了重要地位,而所有这些又逐渐为墓俑所取代。自汉末出现墓俑,至唐代墓俑尺寸趋小,俑全身上彩,独头面留原色。

Friday, August 20, 2010

吴哥崛起与周边关系

吴哥周边地区的历史考古发现,作为物质及文化遗存,区域之间的发展有内在的联系。泰国的Dvaravati 文化受印度影响很大,以巨大的石制法轮为特征。Chenla 区域内的几个考古点也发现了早期的宗教建筑,以砖为主,石柱石碑,浅浮雕, 佛的坐像立像,它们对后来吴哥的崛起与发展有关系。有些雕刻很有特征,底部都有动物模样的顶着什么。湄公河向内陆地区的地方发现的方塔,与后来吴哥建筑风格传承颇有关系。

Thursday, August 19, 2010

德川时代的歌舞伎

今天讲日本德川时代的歌舞伎起源与发展,男人演女人的角色在日本并不新鲜,一个演员,男演员,如能把女人的细腻表现无遗,是一种功夫,需长期观察训练实践,能吸引女人并不算成功,要吸引男人,并让他们想象要是有这样的女人就好了,才算是角色的成功。虽说男扮女装,止到表演,形体与动作,表情与表现,所有这一切与内心、心理上的东西无关,但成功者必须演得比女人还要女人。

Thursday, August 12, 2010

东周青铜器

今天讲东周青铜器,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气候大有关系,诸候称雄,战事纷争,西周迁都,周礼渐弱,代之以地方色彩浓郁装饰效果强烈的青铜器具,由于代表了社会地位,也进入市场流通,重复使用纹饰模型,出现了许多西周没有的形状,等等特点。尤其是刻在青铜武器诸如剑、匕首上的盟约或是誓约,表明了统治者不相信任何为他效力的人,须用盟约加以约束,这反映了中国当时的政治文化,也为后来秦帝国创立法治开了先声。楚国故地出土的春秋时期的云纹铜禁,12条龙缠绕四周,镶嵌技术的运用,在制铜作坊地发现,不同凡响,很有意思。

湄公河三角洲

今天讲古高棉王国建立之前,湄公河三角洲的Funan就有规模的建筑,这在周达观的游记描述中可以印证,蒙那什大学把它制成了三D,吴哥就存有砖墙的居民区,供水系统可灌溉稻田,有国际间的长途贸易网络,在Funan这个比国小的政区内有两个遗址,一个是Angkor Borei, 一个是OcEo, 都发现有砖墙壕沟地基等物质遗存,最好的考古证据,表明湄公河三角洲下游地区早在吴哥崛起之前就有文明的成就。

Tuesday, August 10, 2010

平安时代的物语

今天讲到平安时代的贵族文学艺术,宫廷里是男人的天下,女人多是藏在屏风后的玩物,他们之间的约会也有礼仪,先是书信传情,再是一夜肉搏。女性的闲闷促使她们发明了平假名,日记物语成为女性表达内心苦闷、嫉妒等等情感的方式。看了两段《源氏物语》,平安时代的贵族确实是太等闲了。由此引出另一部与性别有关的物语,兄妹对换角色,在宫廷里既得到同性的青睐,也得到异性的追逐,但他们本来是错位的,所以除了性生理上的错位,还有更多的是性心理上的错位。

Monday, August 9, 2010

西周史墙盘

今天又学到西周的史墙盘是国宝,老师大赞其盘铭,铭文工整华美,典雅高贵,记录生动,既有历史研究价值,又有书法欣赏价值。作盘者为供职于周室的文官,一家五代位居高官,青铜器象征了他们的社会地位,这个国宝不是在墓中发现的,而是在藏宝洞似的地窖中发现的,当时世事动荡,这些人把器物看得神圣而宝贵,故深埋于地下,但他们肯定都遭不测了,因为再也没有人来动过这个地窖。

Friday, August 6, 2010

西周青铜器

今天讲到西周青铜器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继承商晚期的青铜装饰风格,繁复,多见饕餮纹;第二阶段,规则带棱角的形状逐渐不重要,形状开始变圆,表面趋于平滑,鸟形纹饰为主;第三阶段,西周晚期,出现了一些新的形状,动物造型的设计退出主导,取而代之以曲纹,波纹等重复性的纹饰。青铜器在西周象征着王权特权,具有威严性。这个西周的方彝酒器,是最具特征的青铜器,因为它含有许多空间的信息,体积容量,房屋建筑,难怪专家研究起来头头是道。

Thursday, August 5, 2010

吴哥窟的发现史

今天讲到1860年法国自然学家Mouhot发现了丛林中的砂石建筑,吴哥神庙。高棉人在11至12世纪建造了它,吴哥窟以其规模宏伟,浮雕精细而闻名于世。这样辉煌的文明竟然被掩没在丛林之中,且没有留下什么文字纪录,要靠后人一点一点象拼七巧板图一样把它复原,可见工程之浩繁。当时的宗教崇拜都是为了巩固王权之作,柬埔寨与印度教的联系使得吴哥这座神庙建筑充满了印度气息,是什么让当地人放弃了自己的原始信仰而尊奉印度教?最让我惊讶的是四面佛像塔林,每尊佛像都有同一种神秘的微笑,这是一种让人感到心平气和的宗教,听说建造这座神庙的国王也正是为了维护宇宙人间的和谐而有此杰作。近来的吴哥窟开发得益于中国元代使者周达观的游记,西方学者为了证实他所写属实,才有美国航天技术的参与、航拍揭秘出这座古城的规模相当于洛杉矶的说法。

Wednesday, August 4, 2010

性别的文化角色

人生来是男是女已经不再有什么意义,因为时代变了,性别的社会意义,文化意义,角色扮演,男女对换角色,这个世界是够精彩,也够无奈的,当时上帝只创造出了两种人,做女人腻歪了,就改变一下做男人;反之,做男人太乏味,就套上女人的服装过过瘾,结果这种现象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竟还生出无穷的迷来。今天的日本,男人越来越想充当女人,这种现象打破了西方人对日本传统的艺妓温顺武士刚烈的看法。

Monday, August 2, 2010

宋代山水画

选择了宋代山水画作为功课,书读得越多越糊涂,也越觉得自己无知,这些年来是怎样虚度人生的啊。亡羊补牢,意犹未晚。把郭熙与马远作比较,或是画院派与文人派比较,或是写实派与写意派比较,或是浙派与后来的吴派比较,中国的山水画至宋代可说是进入一种巅峰状态。西方学者喜欢追根究底问一幅画的功能和意义,其实对文人来说,更多的时候是率兴所作,艺术是一种个人情怀的抒发,当然御用画家就不同了。他们要受朝廷之命,画中就要有歌功颂德之意,即便是云雾缭绕的山峰,也可看作是屹立不动的象征,积云化雨,可给农耕社会的人民带来丰年。这样的分析难免有点牵强。我更相信文人率性而为的山水,为哲思,为诗境所打动的画面。宋代的山水由理想化到抽象化,诗意化,其发展对后世影响很大。

Sunday, August 1, 2010

历代帝王与艺术


中国艺术史该怎么个讲法,西方人在寻找新的视点,牛津的学者把它们放在了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之中来探讨,墓葬艺术,宫廷艺术,精英艺术,寺庙艺术,市场艺术,其实这样分类也有它的好处,因为按年代一一说下去未免枯燥,而大背景都具有看得见摸不着的特点,比较能吸引观众。英国的一个艺术史家十四岁时随父亲参观大英博物馆,被乾隆皇帝坐过的这张红漆木椅所吸引,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一头扎进了中国帝王的艺术之中。

东山铜鼓


今天开场讲东南亚艺术与考古,在那丛山峻岭中,交通不便,但几个国家的人却往来千载有余,没想到竟是靠的河流,东南亚大陆上的几条大河流都是从青藏高原发 源的,澜仓江流到越南就变成了湄公河,怒江变成了缅甸的一条什么江,去查一下。感兴趣的还有越南的东山铜鼓,这种青铜器的制作及作用,为什么在东南亚一带 分布如此广泛。

Saturday, July 31, 2010

旅游纪念品

这一次西北之行,收获很大,主要是精神上的,物质上的当然也少不了,买了多少工艺品,走一路,买一路,沿途的诱惑太多,

Wednesday, July 28, 2010

永泰公主墓壁画

走进永泰公主的墓,沿通道两旁的墙上都是壁画,尽管一千多年过去了,它们依然透着新鲜的活力,照了几张,

杨贵妃墓

听说这儿就是马嵬坡,当年杨贵妃就是在这儿被皇上赐死香消玉殒的。白居易后来写的《长恨歌》千古流唱,

Tuesday, July 27, 2010

黄河之水

黄河之水流到龙门大桥这里似乎就流不动了,曾经以鲤鱼跳龙门享誉民间的龙门大桥似乎也很寂寞,不知哪位游人会在这儿停住脚步。

上马桩

黄土高原上的明清村落,历经几百年风风雨雨,依然未改初样,党家村的街巷里,民居的砖墙上,有一些我们从来没见过的东西。

农民家的石磨

农民家后院里的石磨,起码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传统与文化的沉淀,使它象一尊雕塑一样,有着厚重的体积,丰富的沉淀。

Monday, July 26, 2010

秦岭分水岭

中国辽阔之国土,地域之宽广,南北之分界竟就在这秦岭之巅。就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站在这儿,确实感觉奇特,

溪谷风光

据说在秦岭深处,象这样的溪谷大大小小有七十多条,有流水淌过的,有巨石横卧的,峭崖耸立对峙,

Sunday, July 25, 2010

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得名,是中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更重要的是书法宝库,据说陈列有从汉至清各代碑石墓志共千余件。

古城墙上的自行车

西安在唐朝时就初具都市规模,中央大道和城墙是其中央集权制的标志,起码现在看到的是明城墙,这些自行车是精明的生意人用来赚钱的工具。

Saturday, July 24, 2010

乾陵

到了乾陵,一定要看看武则天的无字碑,墓碑不着一字,这样一片空白也是处心积虑之作啊。

汉代石刻

汉茂陵周围,以及霍去病墓四周的石刻雕像,粗犷大气,浑厚有力,马踏匈奴及其它石刻群雕,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典范和瑰宝。

茂陵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汉武帝很有雄才大略,治国安邦,开拓彊土,可与秦始皇相提并论。
茂陵占地广大,建筑宏伟,曾有人称它为中国的金字塔。

Thursday, July 22, 2010

司马迁祠

司马迁是中国的骄傲,凡研究东方文化者,必研究司马迁,他的《史记》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秦兵马俑

兵马俑,作为中国的代名词,其知名度在海外仅次于长城。长城我从前是爬过了,但看兵马俑却是第一次。

老房子前的老奶奶

华西岳庙街上,一派仿古建筑,我们偶然闯入,好象进入一个不同的世界。那儿的农民住在青砖瓦房里,瞧这老奶奶,正站在自家门口观望。

车过黄土高坡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风我的风。车过黄土高坡时,耳旁似曾响起这样的歌词,

Wednesday, July 21, 2010

大盆鱼

多么诱人的大盆鱼,第一次见,第一次吃,好象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似地,一惊一咋,且张开大嘴猛吃。边远地区的人生活还是不错的,

鞋摊

五家渠集市上的鞋摊,很有意思,好象多数是手工制作,民风淳朴。想起小的时候就是穿这样的布鞋,舒服轻巧,当然只适合在泥土路上行走,在水泥路上就很容易穿底了。

Tuesday, July 20, 2010

牧场毡包

坐在哈萨克族牧民的毡包里等着吃烤全羊,这是一种全新的人生体验。一家人放开肚皮吃,也没吃掉一只羊腿,看来不能与食肉动物同日而语。

南山溪谷

南山距乌鲁木齐市六十余公里,却是一片牧场田园风光,山沟深处都是这样的溪谷,空气既新鲜,也很冷彻,加上空无一人,简直是到了另一处天地。

Monday, July 19, 2010

异域歌舞

用异域歌舞迎宾,是国内旅游开发的一个新思路。当然,对我们不远万里来到天山的人,这样的歌舞表演是新鲜的。

天山天池

美丽的天山天池,让人想起诗仙李白壮美的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Sunday, July 18, 2010

二道桥

二道桥有点历史来头,听说自清乾隆年间就生意兴隆。二道桥地处繁华,人群熙攘,我们这些异邦人,在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本能地感觉到周围紧张的气氛,不安全感油然而生,且歌且舞的夜晚啊。。。

大巴扎

乌鲁木齐的大巴扎,民族手工艺品、小吃、小玩云集的地方,那儿的建筑都带有伊斯兰风情。我们一头扎进市场,见什么都好奇,

Saturday, July 17, 2010

轱辘井

维族村民们还在用这种古老的轱辘井,一片古老景象。想起电影《老井》,从前这样井我们只是在电影里见过,木头、绳子,原始而又实用,。。。

葡萄园的孩子

在葡萄园等吃饭时,见这帮维族儿童坐在土墙上,赶紧拍了下来,这种景象久违了,好象在遥远的从前遥远的乡下见过,再也就没见过。

Friday, July 16, 2010

交河故城

听说从前这里是两条河流交汇的地方,现在也只剩下断壁残墙了,但是作为一座城市,其规模依然令人惊叹。然而建在高崖上的交河故城俨然一派美丽的废墟景象。

高昌故城

位于吐鲁番的高昌故城,当年的建筑仍然清晰可辨,始建于唐朝,当时很繁华的,听说唐僧西游取经,曾在此设堂讲经,具有规模的寺院建筑犹存。

Thursday, July 15, 2010

火焰山

小时候听西游记的故事时,印象最深的就是这火焰山,孙悟空借芭蕉扇。当真正面对这座火焰山时,感到它的火力着实旺盛,山。。。

克尔克孜洞

从柳园上火车,一夜煎熬,凌晨到了西域的吐鲁番,第一站,到了克尔克孜洞,那儿的佛传壁画独有特色。

Wednesday, July 14, 2010

榆林窟

榆林窟离莫高窟还真不算近,风格上也有差异,榆林窟似乎更远离尘世,好象深藏在更寂静的山野之中,是要历尽艰辛去寻找的。

莫高窟

莫高窟,从北魏到宋元,近千个保存尚好的佛窟向世人展示着它丰富的艺术内涵。莫高窟的壁画雕塑丰富多采,。。。

Tuesday, July 13, 2010

月芽泉

曾在书中读到有人描写的月芽泉,充满好奇和疑惑,天地之间竟有这样美妙的地方,茫茫沙漠之中竟有这样一弯清泉,形似月芽,故名月芽泉,

鸣沙山

鸣沙山就在敦煌边上,这儿的沙山会移动,会鸣叫,沙子在阳光下发出五彩之色,这样的沙漠离城镇很近,让人觉得它好象是人工堆出来的。

Monday, July 12, 2010

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荒原上的一座孤零零的关隘,世间能有几人行到这里。

汉长城

汉长城,是汉武帝为了阻挡匈奴的铁骑而建,它是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防御工事,没有石头与砖块,两千年过去了。。。

Sunday, July 11, 2010

河仓故城

河仓故城,位于河西走廊的戈壁滩上,这儿曾经是古战场的屯积军需粮草之地,昔日的繁忙进出犹在眼前。近两千年的岁月洗礼,土墙依然不倒。

Tuesday, July 6, 2010

红色集装箱

这是我的摄影得意之作,红色集装箱,狐狸想让我画成一幅画。大家都很欣赏这张照片,但要画成画,看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仍想试试。今天正式激流勇退,休了博客,

Monday, July 5, 2010

换回生命的门票

去岁今日,我们一家人正在乌鲁木齐的旋涡中心,因为喜欢看新疆少数民族的歌舞表演,我们没在街头闲逛小吃,而是一头扎进了二道桥大剧院的歌舞表演中心。我们因此躲过了一劫,

Monday, June 28, 2010

观抽象画派展

今天去看抽象画派展,从惠斯勒的夜色组曲,到莫奈塞尚的色面表现,到毕加索布拉克的立体块面,抽象派并非一个艺术运动,却几乎在同时期各种画家中不约而同地出现。

Saturday, June 26, 2010

墙上的狮子

那天在市政厅偶然发现墙上有石狮子的雕塑,甚是好奇。虚心之下,得知这种石狮子是有象征意义的,代表皇家英国,

Wednesday, June 23, 2010

风雨行舟图

此为南宋画家夏珪的《风雨行舟图》,团扇,绢本设色,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夏珪与马远齐名,但他偏好半边取景,时称“夏半边”。

Tuesday, June 22, 2010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
这是我欣赏的高更的一幅画,
生命从原初,到成长、衰老,
  
  

Monday, June 21, 2010

远古岩画

这些天来为世界古代文明费脑子,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思考与欣赏了。这是法国史前的拉科斯岩洞壁画,距今一万七千多年,至上世纪四十年代才被几个孩子无意发现。原始人用动物的血脂油膏和着泥土在岩壁上抹下了这古老的场景。

Sunday, June 20, 2010

塞尚的苹果

法国印象派画家塞尚晚期的画风变化很大,有一半作品是静物画。塞尚特别爱画苹果,曾经说过要让整个巴黎为他的苹果惊愕。

Monday, June 14, 2010

画中品端午

今天是端午节,想念小时候吃外婆裹的紧紧的香香的粽子。小小的粽子是很文化底蕴的,可以说端午节是最正宗的中国传统节日,

Wednesday, June 9, 2010

卡卡杜岛上的双年展

今天去卡卡杜岛看17届双年展,当代艺术有些特别的点子,但没有真正的技巧,缺少震撼人心的力度,把汽车吊起来放烟花,很人为的一种举措,都不如岛上的自然景观吸引人。

Friday, June 4, 2010

面对读书的雕塑

今天到学校去交论文,经过大门口时,对着这尊雕塑看了半天,上大学就是读书,苦读书,读死书。有时感觉这书读多了,反倒变得更糊涂

Sunday, May 30, 2010

The Three Sisters

乍一见这‘三姐妹’,某根神经被触动,现代人所思所想都是歪的,如此捉弄艺术杰作可能并非真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Thursday, May 27, 2010

阳光下的草垛

今天讲莫奈晚期的系列作品,论文也就此展开。莫奈对大自然的光痴迷到幻想的地步,并创造出他独特的色彩来表现物体表面的光,及光的效果。

Wednesday, May 26, 2010

狂雨之下清醒一点

今天狂雨瓢泼,挡不住的风雨,雨伞瘫痪,皮鞋进水,饥寒交迫,回家的路上,见行人个个归心似箭,行踪匆匆,

Saturday, May 22, 2010

丰臣秀吉

做完丰臣秀吉的演讲,一直脑袋发晕,那天是太兴奋了。秀吉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入侵韩国中国的野心家政治家,他不同寻常的一生是吸引了不少学者与文人的,他勇武善战,统一战乱的日本后,

Friday, May 14, 2010

高更的南海情

今天讲到高更的南海之恋,他对塔希堤妇女的迷恋,似乎变态地追逐原始的美,似乎是出于对文明的厌恶,对自然的崇尚。

Tuesday, May 11, 2010

日本建筑风格

今天讲日本的建筑风格,从古典的寝殿式,到中世纪的书院式,都是从中国建筑中汲取精华而成的。

Thursday, May 6, 2010

又见梵高的向日葵

今天讲到梵高的向日葵,对这幅人尽皆知的名画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梵高是个孤独的天才,很少有人理解他,但他渴求友谊,

Wednesday, May 5, 2010

克里特岛的迷宫文明

今天讲地中海文明,比古希腊更早的应该是爱琴海文明,它最大的岛屿克里特岛以克诺索斯迷宫闻名于世。然而这样的文明突然消失得让人不得其解,至今仍是个谜。

Tuesday, May 4, 2010

京都的故事

今天讲日本京都这座古城的演变历史。一座城市,如同一个人,是有生命的,它的生死兴衰足可写成巨著。从平安时期迁都,

Monday, May 3, 2010

也算是秋游吧

今天真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好日子,和旦旦去环形码头走了一圈,后来走到岩石区,最后越走越来劲,竟然走到了天文台,抄近路时又看到了一些对澳洲人来讲算是古色古香的民居,

Saturday, May 1, 2010

大脑赛相机的人

这世界上还真有大脑赛相机的人,这个名叫斯蒂文的美国人(Stephen Wiltshire) 正在悉尼作画,他的大脑简直就像一台自动扫描机或是自动光谱仪,据说有此特异功能的人,全世界仅有一百多人吧。

Wednesday, April 28, 2010

日本乱世出三雄

今天讲到日本中世纪时,群雄争地,战事纷纷,天皇根本没有实权,地方上谁的地多谁的权力就大,最后是争夺到封建割据的地步。

Sunday, April 25, 2010

战争与纪念


今天是澳洲的澳纽军团日,也是国家级的战争纪念日,九十多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今天,数万澳洲士兵在土耳其的格利波里抢滩登陆时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当年赶赴战场的澳纽军团将士凭一腔热血听从国家召唤,大多数人出发之前都未经过军事训练,在与土耳其军队的短兵相接浴血博斗中伤亡惨重,伤亡逾五十万,阵亡人数高达十三万,其中澳纽军团将士达八万,这样巨大的损失是澳洲这个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国家所经受的最大的痛。

Saturday, April 24, 2010

古代书写发明的意义

今天讲到商代青铜器,可惜三代工程没有明确商之前还是夏的存在。
古代文明中的文化太丰富了,。。。

Tuesday, April 20, 2010

禅宗精神造就出来的艺术

今天讲到中世纪新的佛教宗派进入日本社会,净土宗,日莲宗,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禅宗。禅宗是道法自然,不事装饰点缀的石头庭院,。。。

Saturday, April 17, 2010

获奖的风景画算不算抄袭

今年Wynne 风景画的得奖作品是一幅尺寸不大的风景画,第一眼见它时,感觉它有古典气息,并无惊人之处,不知为何它会获奖。昨日看到报上头版有它抄袭之嫌的文章,。。。

Wednesday, April 14, 2010

草地上的午餐

世界的艺术海洋浩瀚无边,每每徜徉其中,都想采一朵浪花。

法国十九世纪画家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当年推出时曾轰动一时,观画的人无不被画中所呈现的景象惊住:。。。

Tuesday, April 13, 2010

日本足利将军的金阁寺

今天讲到日本足利尊氏在京都大兴土木,造了一座金阁寺,也叫鹿苑寺,建于1397年的古刹,因外墙用金泊装饰而得名。据说以金阁为中心的庭园表示极乐净土,被称作镜湖池的池塘与金阁相互辉映,似乎是京都代表性的风景。

Sunday, April 11, 2010

海边的石头是喜是忧

今天是第一次去麦考理夫人坐过的石椅旁,小坐片刻,想象着她当年的寂寞与富有。寂寞是指她的人生或是生活,富有是指自然景色的清幽动人。她虽拥有这两者,但真正的内心世界能有几人知?

Thursday, April 8, 2010

铁树开花好运到家

长这么大,第一次见铁树开花,有点大惊小怪了。
从前听说,铁树开花,哑巴说话。

Wednesday, April 7, 2010

巴黎与印象派

今天讲到十九世纪巴黎的都市发展,高楼,街道,树木,桥梁,大自然中的东西越来越多地被搬进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中。但是人们却越来越渴望远离都市,他们来到户外,。。。

Tuesday, April 6, 2010

创澳洲艺术品拍卖纪录的油画








这是澳大利亚画家Sidney Nolan (1917-1992) 创作于1947年的油画,名为《头等神枪手》(First Class Marksman)

这幅画表现的是澳洲殖民史上赫赫有名的绿林好汉凯利(Ned Kelly)手执步枪头戴自制钢盔,在丛林中与警察周旋的场面。尽管凯利在历史上是银行劫匪的首领,

Monday, April 5, 2010

清明时节遥祭祖坟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游子千里欲断魂

Sunday, April 4, 2010

记住,人类是有罪的

复活节放假四天,上街走走,碰巧看见一幕话剧,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身穿血迹斑斑的长袍,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捧着标语牌坐在地上,手持麦克风的人在慷慨激昂地提醒围观的人们:

Saturday, April 3, 2010

中国学生全凭聪明用功

长周末,把亲戚的孩子请来家中吃饭,这孩子二月底刚来悉尼读研究生,虽说从未曾谋面,我们还挺谈得来,尤其是谈到大学里的教育,很有一番感叹,在这儿读书到底比在国内读书压力大,她和新认识的同学一样,到了悉尼,只去牛津街看过一次热闹,其余时间都在用功。

Thursday, April 1, 2010

一幅油画里的国际密码

今天是愚人节,转载奇文一篇,原作张林律师。
这是一幅油画,最近在西方社会以及网络世界引发的口水已经比画家所用的颜料多出千倍。画家是刘溢,一个去了加拿大的中国人。2005年3月6日纽约一个画展据说展出了此画,引起了很多猜测,因为画作的题目是:《2008·北京》。
画的却是四个女人打麻将,显然有隐藏得很深的含义在里面。

Wednesday, March 31, 2010

几片绿叶去尘埃


一缕天光入庭院,

几片绿叶去尘埃。


Sunday, March 28, 2010

棕榈星期天小记

今天是西方重要的复活节前的棕榈星期天。
据《新约圣经》记载,今天是耶稣进入耶路撒冷的日子,当年他骑着一头驴子进城时,居民们奉他为救世主,把象征着胜利与和平的棕榈树叶、橄榄树枝铺在他经过的路面上,夹道欢迎他。

Saturday, March 27, 2010

地球最黑暗时刻

地球今晚渡过了它最黑暗的时刻:晚上八点半到九点半,地球上有许多国家城市地区参与了一场人为的断电行动,以响应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的倡议,即每年三月尾的星期六晚上关灯一小时,以示对地球的关注。

地球一小时,旨在激发世界民众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自2007年在悉尼倡导后,迅速波及全球。澳洲是目前参与城市最多的国家之一,最初是在大都市的商业中心进行,因为高层办公楼灯火彻夜通明的现象太过严重,后来发展到越来越多的社区、家庭、居民自愿参与。

Friday, March 26, 2010

Archibald Prize

今天去艺术博物馆看阿奇博得奖,结果并非想象中的满意,似乎现在的艺术家们浮得很,不知如何表现肖像,现代并不表明抽象得不象。

Wednesday, March 24, 2010

纽约时报上姐姐的一张老照片

姐姐的专访上了纽约时报的整版,她很成功,尽管历尽艰辛,兄弟姐妹中,她数老大,她最幸福。读完专访文章,为她骄傲,

Monday, March 22, 2010

风灾之后风趣谈风

今天凌晨,昆省刮了一场台风,新闻里闪过一些台风留下的灾难现场。

现在风头已过,人们不至于谈风色变,还尽可以拿风来调侃一番。大自然中的风,形形色色,

Thursday, March 18, 2010

梦回天山瑶池

昨夜梦回天山瑶池。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从远处飘来.......
记得去年夏天,我们父母兄弟姐妹第一次上天山瑶池(天池)。

Wednesday, March 17, 2010

楔形字的文章不好做

一下子要应付许多功课,突然感觉压力很大。

这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字,尤其是苏美尔的楔形字确实有意思,也大有文章可做。

Sunday, March 14, 2010

好看的花衣服引出的小插曲

今天在回家的路上走着,突然被一个胸前挂着价值八千澳元高级相机的澳洲女人挡住,她绕了一大圈才说出她想为我照相,因为我身上穿的衣服图纹好看特别,

Thursday, March 11, 2010

在沉默中张扬的老树根

瞧这老树根,不是长在深山老林里,而是长在悉尼很靠商业中心的大草坪上。

已说不清有多少次经过这高大苍老的无花果树旁,总是那么匆匆。


Monday, March 8, 2010

歌磨笔下的浮世美女

今天去艺术博物馆看日本著名的浮世绘大师之一喜多川歌麿的画展,喜多川歌磨(1753-1806)是“大首绘”的创始人,他对处于社会底层的歌舞伎等弱女子充满同情,以纤细高雅的笔触绘制以头部为主的美人画出名。歌磨主要描绘游女(妓女)和茶屋的人气看板娘(招牌女郎),后来也有街头美女的题材。歌磨笔下的日本女性大多雅致细腻妩媚艳丽。

Saturday, March 6, 2010

给人画肖像的老Egon

只有在周末可以喘口气,也必须在周末给自己一个喘气的机会。
今天去岩石区走了一圈,看见给人画肖像的老Egon还守着他那依石而设的画摊,虽说游客不少,可是这年头,已经没几人有耐心坐在那儿让人画像了。

Thursday, March 4, 2010

Better late than never

在路上见有人穿T衫上写有Better late than never. 深受启发似地,感觉应该穿在自己身上才对。跟着一帮年轻的孩子们在街上行走,新鲜感,活力感油然而生,

Wednesday, March 3, 2010

善忘是一件好事

假期到此结束,又要开始忙乎。转帖金玉良言,闲时细细品读。

每天读一遍,不久你就会变![转帖自冰玉书轩]1、别低估任何人。2、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3、温和对人对事。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4、现在很痛苦,等过阵子回头看看,会发现其实那都不算事。5、和对自己有恶意的人绝交。人有绝交,才有至交。­6、学会宽容伤害自己的人,因为他们很可怜,各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大家都不容易。7、学会放弃,拽的越紧,痛苦的是自己。8、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9、不要试图给自己找任何借口,错误面前没人爱听那些借口。­10、慎言,独立,学会妥协的同时,。。。

Tuesday, March 2, 2010

几分清醒几分迷惑

博友之中,朱墨的现代书法,从选字到布局,颇讲究笔墨的内涵和意境。曾被他的现代书法《迷惑》所吸引,但见笔划夸张,结字成画,线条与墨晕浑然一体,。。。

Sunday, February 28, 2010

正月十五的月亮

天上月,水中月,哪个更圆?
东方月,西方月,哪个更亮?

Saturday, February 27, 2010

最忆江南景

博友之中,如鱼得水的水墨画颇具个性。

近日欣赏到他的一幅《江南春早》,酣畅淋漓的笔墨写尽江南水镇的动人之处,亦勾起儿时的一些美好回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Friday, February 26, 2010

牛津街上一道奇异的风景

今晚,悉尼一年一度的同性恋狂欢游行即将在牛津街上演,悉尼的牛津街很有点同性恋之代名词的意思,那儿不仅有许多同性恋者经常出入的酒吧咖啡屋俱乐部,而且还因为每年的二月尾,那儿都要上演一幕热闹怪诞的同性恋狂欢游行。

Wednesday, February 24, 2010

中国人的笑话外国人笑不起来

这年头,网上的笑话如雨后春笋,又势如破竹。

如果你听了或见了笑话,无动于衷,就是没有幽默感。

中国人讲的笑话,外国人一般不太明白,

Tuesday, February 23, 2010

人体是艺术还是艺术是人体

今天新闻里讲到美国摄影家Spencer在悉尼歌剧院拍了一组数百人的群裸艺术照。去看了一下他的记录,他把人体当作艺术,亦把人体表现为艺术,在他的眼里和相机里,只有人体才是艺术,

Monday, February 22, 2010

追忆似水年华

且把旧知所写的诗赋引录在此,以备将来查习之。

绿影娑娑,竹海茫茫;繁荫森森,树林莽莽。平原之森林,蔚然而壮观;天然之氧吧,神清且气爽。感苍天之厚赐,滩涂锦绣;诧人间之伟力,湿地天堂。
遥 忆当年,槐花飞舞,茅草疯长,野兔四窜,碱地白茫, 白纸一张盼描绘, 草滩一片待拓荒。癸丑隆冬,甲寅孟春,五百知青,三批插场。林场注之活力,创业谱 之新章。立战天斗地之志,田埂上青春激情高亢;扬改天换地之威,树丛间知青笑语荡漾。物质贫乏而精神充盈;生活清苦而思想向仰。工余饭后,吹拉弹唱,棋琴 书画,互展其长。挖沟排碱,刈草垦荒;植树种地,养蚕牧羊;就地取材,兴办工厂。献才智,为林场点红播绿;显身手,为大地打扮梳妆。巍乎!万亩杉林,春夏 满眼叠翠,秋冬遍地铺黄;壮哉! 十里竹堤,四季常青茂盛,经年盘根生长。
天高地阔兮,新苗茁壮;人才济济兮,终成栋梁。 金融强人、外贸精英、军营骄子、教坛名师、济世大医、艺苑高才……孕育于斯,焚膏继晷,筚路蓝缕,炼之成钢。
怨乎、悔乎、憾乎,当年下放?奉献青春无怨无悔无憾也!虽有劳其筋骨之苦,然有砺其心志之飨。经历磨难方知珍惜,饱尝艰辛更易知足,人生财富宝贵且难得,生活履历坎坷而难忘。蹉跎岁月,黄海之滨烙下吾等足迹永不磨灭;激情年代,林涛深处留下吾辈精神久远闪光。
斯地,永载知青梦,永铭知青史,永牵知青魂。
(此赋将镌刻立碑于“知青部落”风景区)

Sunday, February 21, 2010

唐人街新年舞龙狂欢

昨晚,在澳洲朋友的鼓动下,去唐人街看了一把新年狂欢,因为听说悉尼市政府要把今年的庆祝活动办成亚洲大陆以外规模最大的华人新年狂欢。

新年狂欢,主要是舞龙狮,澳洲人最爱看的就是许多人把个绸布扎成的龙抬举得上下起伏

Saturday, February 20, 2010

相聚一笑无主宾

仿元曲《山坡羊》----梦悟

(一)遇见了鬼,却还了魂;糊涂三分醒三分。天为乾,地为坤,有福没福全在心。倜傥风流说古今,进,不像人;退,成了人。

(二)开一扇窗,关一扇门;梦幻时分听高人。鱼入水,鸟归林,世事茫茫看沉沦。享受孤寂细思忖,左,佛一尊;右,道一尊。

(三)祝福是义,问候是仁;情谊无价比乾坤。论日月,数年轮,知遇有恩凭缘分。相聚一笑无主宾,来,一片心;去,一片心。


Friday, February 19, 2010

Do we all decide to die

最近读巴西作家Paulo Coelho 的小说《Veronika Decides to Die》,此书曾获柏林图书奖提名,有奇怪念头的人都进了疯人院,头脑有问题的人却在统治着人类,这个世界难道正常吗?里面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Thursday, February 18, 2010

与线条携手同游

在西方现代派画家中,克利的画风是最接近中国现代书法或是中国现代水墨画的。因为每次看到中国书画家的现代书画作品,就会想到克利的作品,而看到克利的作品时就会想到中国书画家的作品。

Tuesday, February 16, 2010

生活就是一边点火一边冒烟

今天有个久未联系的朋友发来一张让人思考人生哲学的音乐贺卡,上面有这样一些我们心里明白嘴上却说不出来的话:

希望是火,失望是烟,
生活就是一边点火,一边冒烟。

Monday, February 15, 2010

因为虱子,而有了五味文字

从前读书读到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扪虱而谈”,即一边捉虱子,一边清谈闲聊,曾心存几分好奇或是疑惑,因缺乏做学问的吃苦精神,从未细究过为何文人名士与虱子有缘。昨日吾友力荐长安小鹿的《酒馀亭长回忆·因为虱子……》,读罢,“真好像有虱子钻入心窍,痒得不行。”突然萌生要当文学评论家的念头

Sunday, February 14, 2010

大年初一过不过情人节

今天是中国农历新年大年初一,恰好撞上西方的情人节,不是冤家不碰头,欢喜冤家。

春节,情人节,都是节,不同文化的人过不同的节。

Saturday, February 13, 2010

虎年将临想些什么


虎年将临,忙着给亲朋好友发贺卡,写祝词。送旧迎新,吉言多多益善,也给自己一份祝福,愿来年比旧年好!

Friday, February 12, 2010

谊园小景:我乐游鱼知

今天去幽居在繁华之地的中国花园---谊园,以为有什么茶事活动,但是入得园内,异常安静,游客无几,景色撩人,咔嚓一把,自得其乐。

Thursday, February 11, 2010

尽显汉字魅力的书法对联

春节将临,民间历来有挂年画挂对联之习俗(也许网络时代此习俗已被人遗忘)。今天想起新南威尔士州立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幅对联,出自清朝著名书法家李文田笔端:

威凤祥麟瞻其文彩 芝兰玉树贻尔子孙


Wednesday, February 10, 2010

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

时年,姐妹兄弟,最大的七岁,最小的三岁。

记得外婆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Monday, February 8, 2010

纸老虎遭遇真老虎

今天从当地新闻媒体同时得到两则消息,一是,悉尼的中国农历新年庆祝活动序幕已经拉开,市政厅图书馆门前的一对纸老虎正在戏球;二是,中国广西动物园正在加紧训练真老虎如何向游人作揖拜年。既可谓纸老虎遭遇真老虎,也可谓中西合璧迎虎年。

Sunday, February 7, 2010

澳洲世纪大山火周年祭

去年的今天,维多利亚州一场百年未遇的山林大火,吞噬了千余民居,一百七十多条生命。
对澳洲最惨痛山火灾难的幸存者来说,周年纪念日是一次沉痛而哀伤的经历。

Saturday, February 6, 2010

流落海外的隋代石刻残佛立像

此尊隋代大理石刻残佛立像,现藏悉尼 新南威尔士州立艺术博物馆,是其亚洲艺术馆镇馆之宝,如同许多年代久远的文物,
回想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许多珍贵文物遭到人为破坏并流落海外,这尊石刻残佛立像也有类似的命运,。。。。

Friday, February 5, 2010

大口吃肉大步狂奔

说电影“阿凡达”火爆之后,人们越加关注自身的体形了,因为那些精灵般出没于原始丛林之中的纳美人个个肌骨结实毫无赘肉。现代人开始思索,要如何修练才能拥有原始人的好身材,以便在世界末日到来时,能逃命逃得成功些。

于 是在西方的都市里有些人开始琢磨并效仿原始人的生活方式:大口吃肉,大步狂奔。